大班数学教案《找相同》反思-8846威尼斯
大班数学教案《找相同》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找相同》反思
教学目标:
1、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
2、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帽子图片,衣服图片,小熊,小猪形象卡片,投影仪,《我的数学》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猪、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你看是谁啊?
二、创设第一个情景:四件衣服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四件衣服中的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喜欢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一天,他们来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只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谁愿意帮助它们?哪两件衣服是一模一样的呢?
2、一一验证: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三、创设第二个情景:五顶帽子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五顶帽子中的两顶一模一样的帽子
师:小猪和小熊有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们很喜欢,可是不小心给混在一起了。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这两顶帽子?
2、一一验证: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四、创设第三个情景:五辆车子
1、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五辆车子
师:小猪和小熊还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呢,可是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到底哪两辆车子会是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一一验证:其他车子哪里不同
五、幼儿操作
幼儿将一模一样的车子圈出来
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2、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3、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活动反思: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以上不足之处外,还有一个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太注意的细节,如: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亲和力与学生溶为一体,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生活事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探索中,发现规律、自主构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并初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大班数学教案《找朋友》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5、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找对称》含反思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
第一版块:猜一猜
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第二版块:剪一剪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版块:找一找
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
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
第四版块:想一想
“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
第五版块:说一说
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效果不错。
6、大班数学教案《分水果》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小朋友已经开始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的可分性方面理解不是太好,在学习中、活动中缺少协商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完整。
活动目标
1.体验数量为5的物体分成两部分有多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标记和数字等符号记录分的结果。
2.能与同伴协商,学习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体验分享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什么是每次分的数目不相同。
2.语言的完整描述。
活动准备
苹果卡片10张 男孩图片1张 女孩图片1张 操作单若干张 梨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分水果
1老师家里来了两个小客人(哥哥和姐姐),请小朋友帮老师把五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客人,在操作单上记录下来,并给大家完整地讲述分的结果。
2.出示五个苹果请小朋友来分一分,要求要和刚才分的不一样,并记录下来,并完整地讲述分的结果。
3.引导小朋友讨论:两次分的结果一样吗?帮助小朋友理解什么叫每次分的不一样。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4.再将五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客人,要和前两次不一样,可以怎样分?
二 .操作活动:分水果
1.发放梨卡片和操作单。
2.两个小朋友自由结合,分工合作。引导小朋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一人分水果,一人记录结果)
3.展示小组操作单,并向大家讲述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记录结果,同时学习同伴的记录方式。
4.集体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记得和分的是否一致。再次感受5分成两份有多种不同的分法。
三.活动延伸
1,带领小朋友玩“对口令”的游戏。
2.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分东西的游戏。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我运用了家里来了客人,要给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么分来引导孩子进入课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很踊跃。
在操作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过程遇到了困难,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还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胆。
再重新上这节课 的时候,我会把操作活动这个环节加上逛超市,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小朋友先去超市买水果,然后再分水果,这样会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不但学习了生活常识,还给小朋友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7、大班数学教案《图形找家》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
2.能大胆、正确的表达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方位。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大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小朋友们,今天图形王国的国王给我们小朋友带礼物了,你们来看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用两个词来说,如红色的三角形等)
2.游戏“图形归类”。请幼儿把相同的图形放在放在一起。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1)现在这些图形宝宝想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家吧!
(2)(出示图)这就是它们的家。观察表格,理解横向和纵向标记的含义。提问:表格最上面一行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左边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示范将红的圆形放在相应的格子里去。边放边说:红的圆形在从下往上数第四行左边的第二个位置上。
(4)请个别幼儿尝试选择部分图形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定位,并说一说具体的位置。
3.幼儿用操作材料对图形进行归类。
(1)给每人提供一套操作材料,先仔细观察里面的图形,在确定图形宝宝应该放在哪个家中。
(2)教师进行指导
4.组织交流,讲述特征和位置。
提问:第几行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图形?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8、大班数学教案《跷跷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3、教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游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
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判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9、大班数学教案《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于是便设计了“找一找、排一排、说一说、摆一摆”这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 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 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
活动过程
一、 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 (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 “aabbaabb” “aabaabaab”“ 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 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 摆一摆
1、 操作材料练习
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2、我们看了许多排列图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材料排出一些图案,然后让自己的伙伴接着往下排?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10、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幼儿礼物每人二份,老师礼物若干,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今天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请和后面的客人老师打个招呼。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5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小结: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四、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给同伴送礼物。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找到相应的座位把礼物放在同伴的椅子上。
请小朋友再拿出你们的座位票看看和礼物上的座位票是不是一样,他们有没有送错。
今天,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但后面好有许多客人老师没有拿到礼物,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来送礼物给下面的客人老师。
五、小结:
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11、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12、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附记录表:
5元 = 苹果 梨子 草莓 橘子
1元2元3元4元
5元 = 橘子 草莓 梨子 苹果
4元3元2元1元
活动反思:
活动以水果店游戏的情节来开展,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13、大班数学教案《找对称》含反思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重点:
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 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14、大班数学教案《快乐数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幼儿: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 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2、结束:现在我们到教室里继续庆祝。(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
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多阅读数学,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课外书籍等,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可以发问,以使学生充分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的思维习惯。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懂得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问学生:“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又如: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学生完成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仪一仪。把从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另外,在同学之间,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最为真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与鼓励。遇到反对意见时,他们又会回到实际中去摆.去想。从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讨论,学会了学习。因此,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在学习“加法的简便计算”时,利用“妈妈购物98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 2”的简便算理;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用“正”字法。统计评选每周“升旗手”;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
通过数学阅读和实际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新学知识的认识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数学的阅读,是学生获得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大班数学教案《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利用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并了解图表统计的特点。
2、 乐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 货架3个,小篮5个,推车2辆,玩具类、餐具类、文具类若干。
2、 统计图范例一张,表格两张。
3、 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
1、谈论与超市有关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开一个超市,我当老板,你们当员工好吗?我已经准备了这些货物,你们看是什么?
2出示货架、小篮、推车问:这些东西有几个呢?你能用线条、数字、图片
等各种办法记录下来吗?
二、通过记录货架等物品初步尝试统计
1、 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货品的数量。
2、 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归纳出幼儿统计的方法:画上一样物品再写上数字,有多少物品就画多少个。
3、 讨论图表的制作方法。出示教师的统计表让幼儿讨论它的优点,能看出各种物品的多少,还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并操作演示图表的记录方法:数字标号从0开始从下往上标,每一格表示数量一个,要统计的货品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在对应的格子下面,有多少物品就涂多少格子。
4、 幼儿尝试用图表的统计方法进行记录。
三、 通过对超市商品的分类,学习和利用图表方法统计货品。
1、 请幼儿把超市的商品进行分类。师:看看我又采购了什么货品?出示铅笔、橡皮、水彩笔、碗、筷子、勺子、积木、皮球、风车,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并数数分别有多少。引导幼儿分类并把货品放在货架上尝试合作学习。
2、 采用任务的形式请幼儿对各种类别的商品进行统计并进行检验。
3、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图表法来统计物品的数量,但是还有许多种方法也可以统计物品的数量,以后我们再学。
四、 结束部分
1、 我们的超市全部准备好了,谁能给它取个名字呢?
2、 为了让超市生意兴隆,我们去宣传,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超市。(幼儿出教室)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表面上是按超市的实际流程展开,实际上内在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注重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的原则,如:先让幼儿自由的记录,然后教师推荐新方法,大家共同分析,最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检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既起到与同伴分享交流、拓展经验的作用,也自然地完成了互相验证,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训练,提供让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的机会。
16、大班数学教案《日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多种不同的日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
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
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12年)
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查找日期
1、今天是几月几日?谁能从日历中找出来?(幼儿示范)
2、老师的生日是11月7日,谁能找出来。
3、国庆节是几月几日?!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谁能找出来?
4、老师说节日,幼儿在日历上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指认日期。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 。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 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17、大班数学教案《种花》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最近区域活动中,幼儿特别喜欢帮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通过孩子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孩子对排列规律的浓烈兴趣,但缺乏对排列规律的正确感知、认知。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能根据花朵的排列进行排序。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1、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①空地1:黄花黄花黄花黄花……
②空地2: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
③空地3: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3、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18、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抽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表格的相应的位置上勾画记录图形的三种特征。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抽奖券、抽奖箱、奖品学具:作业纸、笔、抽奖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巩固图形特征。小朋友你们见过爸爸妈妈抽过奖没有啊?那怎样抽奖的?对了,抽出的奖券一定要根兑奖的奖券对上号,才上市中奖呀。你们想不想玩,等会儿老师带你们玩个抽奖游戏,老师也带来了许多奖券,先看看奖券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对了,这些奖券它们大小不同(有大有小)、颜色不同(有红有黄有蓝)、形状不同(有圆形的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奖券,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先看看,再说说,你的奖券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再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我在请个别小朋友说给我听听。小朋友拿好拿好奖券。
二、抽奖游戏。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接下来抽奖游戏现在开始。(放音乐)这是抽奖箱,这是奖品,我们先来开三等奖,谁来抽,我来抽,谁会中奖呢?抽出来一看,问:我抽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奖券,(正方形)这是正方形的奖券,表示正方形的奖券中奖,你看看手中的奖券是正方形的吗?请中间的小朋友去领取奖品,恭喜你们。还有谁会中奖呢,继续抽奖,(放音乐)看是什么样的奖券?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为什么中奖了?幼儿答,因为我是……。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重新再拿一张。我们来抽二等奖,这次必须要有两种特征的奖券,要求小朋友睁大眼睛看,这次什么标记?小标记表示小的奖券,小的奖券就有机会获奖,能不能获奖呢?我们来看第二个特征,再打开后面,是什么?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是怎么知道中奖的,幼儿答,我是……继续抽奖,抽出来的是什么,再看后面是什么,中二等奖的是什么,去领取奖品。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征。
重新交换奖券。我们来抽一等奖,这回要增加难度,要有三种特征的图形。(放音乐)抽出来看是什么标记,再看手上的奖券是大还是小?请小朋友注意就有机会获奖,再看第二个特征,打开是什么,两种特征都对上了是什么,接下来看第三张特征是什么,你对对,你中奖的奖券是什么,幼儿答。同样恭喜,在给一次机会继续抽奖,……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休息。
三、学习看图形画特征
1、认识表格。
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是一张表格,表格共有三横排,这是第一排、这是第二排、这是第三排,表格的第一排上有什么,你说的真好,第二排、第三排的第一竖排上有什么,小朋友看着这个图形在表格的第一排中找到它的三种特征并画勾,这个图形就好像一列小火车,呜,火车开了,开到大小标记站,,停在哪里?为什么?继续开。在相应的格子里画上勾,做完了,看着勾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第二个特征,也像一列火车,继续开,开到哪里,不能弯,提醒幼儿在同一排的格子里,请一名幼儿操作。做完了并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
2、刚才小朋友学了一个新本领,,你想不想练一练呢?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
4、挑选一张集体讲评,并读一读。自己再次检查。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9、大班数学教案《四季花圃》含反思
活动意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给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开展《四季花圃》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物体进行等分。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等份一个物体,发展观察力、创造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尝试设计不同的四季花圃。
2、在看、说、贴中,进一步感受四季花卉的丰富多彩。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圆形、正方形各种形状花坛卡片若干、剪刀、固体胶、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花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谜语
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 脸蛋儿朝太阳,籽儿香又香。(猜一种花的名称)(向日葵)猜对了,正是夏天怒放的向日葵,它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你喜欢什么花?它在什么季节开放?
小结:春夏秋冬,百花绽放,各种各样的花装扮着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圆形花坛的四等分
把圆形花坛分成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的四份,分别种上四季的花。[.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1、集体讨论演示
怎么把圆形花坛分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四份呢?
小结:对折两次的方法,把圆形花坛分成了大小、形状形同的四份。一个大花坛变成了平均的四份,叫做四等分。
2、分辨四季的花
圆形花坛进行了四等分,还种上了四季花卉。
谁能告诉大家都种了哪些四季的花?
小结:春夏秋冬,四季轮换,每个季节都有鲜花陪伴,真是风景宜人。
三、正方形花坛四等分
把正方形花坛四等分,种上四季的花。
1、幼儿操作
要求
(1)把花坛四等分,并分别种上四季的花。
(2)多分几个花坛,试试不同的分法。
(3)音乐停止,停止操作,拿着作品马上集中。
2、讨论
关键提问:四等分后变成了什么形状?你都是怎么分的?你喜欢这个花坛里的花吗?为什么?我们把正方形花坛四等分,一共想出了几种分法?
小结:今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把正方形花坛进行了四等分,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长方形,还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在不同四等分的花坛里,四季花卉交替开放,装扮着我们的春夏秋冬。
活动延伸:
三角形花坛怎么四等分?你想种上哪些四季花卉?
(对角折, 上下对边折, 左右对边折等)
活动反思: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设计等分数学活动要注重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本次数学活动的目标是学习四等分。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活动过程中,通过谜语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学习四等分。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操作。操作完,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从而掌握四等分的方法。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动脑,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整个活动过程中,一环扣一环,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时间,环节应该再安排得紧凑一些、该简略的部分再压缩一下。
20、大班数学教案《逛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设置小超市(物品都卖一元或两元),一元和一角的硬币若干,垫板,两台取款机,作业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人教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
(评析:生活中幼儿喜欢逛超市,老师以游戏的口吻把幼儿引入情境,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取钱
1.教师:逛超市买东西,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听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
(评析:神秘的小包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神情专注,听觉参与活动,凭借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活跃了思维。)
2.教师:取款机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三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谁又快又准。(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老师手上是3枚1元的硬币)
(评析:引导幼儿触摸、感知、辨别大小不同的硬币,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
3教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三枚硬币的?
(评析: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幼儿的操作水平。)
4.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三、观察硬币
1.教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子?反面是什么?
(评析: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外形特征,增进对硬币的认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么你们手上有多少钱呢?请用动作告诉大家。
四、抛玩硬币
1.教师: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找空地方坐下玩玩吧。
2.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3枚硬币轻轻撒到垫板上,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
五、猜硬币教师:我手里有三枚硬币,我将它们藏到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枚?
六、购物教师: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你们跟好朋友一起逛逛,商量商量买什么,送给谁,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活动反思:
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
21、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让幼儿发展合理推理能力,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重点:
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ppt课件、雪花片若干、幼儿操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设情引课
1. 新年快到了,小猫和小青蛙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家。(出示ppt挂图)
2.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幼儿汇报结果)
3. 引入生活中的规律,并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 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 小组讨论。(幼儿汇报结果)
3. 随着幼儿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幼儿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规律
1. 幼儿尝试动手拼雪花片,并说出自己的规律展示自己作品。
2. 幼儿根据ppt图片用声音或者肢体动作做出规律。
3. 幼儿给衣服设计规律图案。
四、全课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22、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3-3比较概念 3-4比较概念 3-5比较概念
2、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课件:3-3比较概念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画物体的不同点:
两栋楼房,一栋楼房高,一栋楼房矮。
两座房子,一座房子高,一座房子矮。
两个厨子,一个厨子高,一个厨子矮。
两个梯子,一个梯子高,一个梯子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
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课件:3-4比较概念
让幼儿判断物体最高、最矮。
三栋楼,哪栋楼最高?哪栋楼最矮?
三棵树,哪棵树最高?哪棵树最矮?
3.课件:3-5比较概念
看一看图片上有谁?
公鸡,狗,长颈鹿,猫,小鸡。
比一比它们谁最高?谁最矮?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
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幼儿实践操作
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或三栋楼等)。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23、大班数学教案《找相同》
活动目标
1、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
2、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6-10的组成
2、物质准备:记录纸和笔、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它们各有几种分法?是哪集种呢?
2、请2-3名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总数,介绍它的分合方法,教师进行记录,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分合记录是有序还是无序的?按什么顺序记录的?
二、找相同
1、师:看看谁的眼睛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
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 9
∧ ∧
4 5 5 4
2、师:9有8种分法,其中许多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
3、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更方便看了。
4、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出自:快思老.师!使幼儿感受到,虽然记录少了,但分法没少,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
5、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相同
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
2、组成填空
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找相同”记录单,请大家看一组记录说出两种分法。
24、大班数学教案《体积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物体的体积不因它的外形或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2、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1个铃鼓,一次性纸杯若干
2、学具准备:
橡皮泥若干,香蕉、黄瓜等若干,小刀、盘子等,长方体积木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超级变变变。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自由走动,一边走一边念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幼儿任意摆一种造型,保持不变,然后问幼儿:你变成了什么……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橡皮泥,变变变。
教师给每个幼儿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块,鼓励幼儿随意捏、搓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比较判断:橡皮泥的开头变了,它的大小变了没有,为什么?
请幼儿把橡皮泥还原,感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反复捏、搓橡皮泥,把它变成各种物体,感知体验物体的体积守恒。
小结:橡皮泥虽然形状变了,但是体积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还是那块橡皮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盖高楼。每个幼儿有相同数目的长方体积木,发挥想象拼搭不同形状的高楼,然后互相比较,每个小朋友盖的高楼形状相同吗?有什么是相同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开头不同,但积木数量相同即体积相同)。
第二组:蔬菜水果切、切、切。
第三组:做操作册。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25、大班数学教案《面积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26、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面积》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清楚面积的几种比较方式。
2、学习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式测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3、明白面积一样的图案,外形不见得一样,初步了解守恒。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预备:
种种图案、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理顺已经具备的经验,使用种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导出“面积”观念。
1、用眼睛观测法比面积大小
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比较大的图案(绿、蓝)
师:“2个图案哪张大?”(孩子:“……”)教师:“噢,双眼一瞬间就发现啦。”
2、叠加法比面积大小,(幼儿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小的纸)
师:此刻哪一个大?有不赞同见吗?(孩子:“桔黄的大,白的大……),教师:“望着相当,怎样比大小?”(孩子:“叠加起来”)
请孩子上来尝试。
师:我看他是一边的边角都一一对齐的,你是用了啥方法?这一个叫叠加法。
师:哪一个大?大了如此一点用叠加法一瞬间就明白啦。
汇总:当2个图案望着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时,叠加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幼儿教师:对,当两样物品看不出面积谁大时,叠加法实在是个挺好的方法)
3、导出“面积”观念
师:通过刚刚2组的比较,我们明白图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图案的大小另外还有一個名称,叫图案的面积。
通过比较,可讲绿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幼儿教师指着另1组问:这组可怎样讲哩?(孩子讲:“黄色纸的面积比白色纸的面积大)。
4、数格子法比面积
幼儿教师展示两张无序图案,(面积一样)
师:这儿又有2个图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个面积大?有(啥)方法比出来吗?叠加法能用吗?
幼儿教师:“别担忧,我今日带来了一样工具,是啥?它能协助2个图案测面积、较大小。
怎样量哩?(幼儿教师将图案贴于小黑板上)将正方形角与1号图案边角都一一对齐。画下外型线,再把边去与刚刚的外型线边角叠加,画出外型线,从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画好啦,在画下一行,边量边画,将整个图案都量好、画满。以后用这一个小正方形用一样方法,将②号图案量好画满。
师:量好后,你明白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了吧吗?(孩子:一样大)怎样明白?量1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量②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同的。
幼儿教师:那我们点数1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幼儿教师边数边记下),点数2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因此他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幼儿教师汇总:看起来尽管图案不同,可是面积亦会有一样大时。)
刚刚比面积大小时用了何种方式?(孩子:画正形方式),对,我们是用正方形画格子,每一格格地数出来,因此可叫它数格子法。
(幼儿教师总结:给2个外形不同的图案比不出面积大小时,数格子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二、孩子动手操作
师:数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试一试?
1、1组4个图案、4个方块、勾线笔
①我在后方的桌子上的篮内面给你们人人预备了个图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画格子数格子法明白图案的面积并记录下来,请你们不拿小凳子,4个人用一张桌子。(记录下来后将小正方形放回原处,拿图案回到位置上,看谁1、个坐下来。
②去找你的好伙伴比比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跟此外一边比比。
请孩子上来:“你刚刚跟谁比,那××上来吧,你俩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出自:快思老.师!为何(面积占几格)哪有没同你好伙伴的图案面积是一样大的啊?为何?外形一样吗?看起来面积一样大的图案,外形可不同啊。谁同他们的面积是一样的抬起你的图案吧。
③此刻这一些图案要回家啦,面积一样大的图案他们均是一家里的亲人。(幼儿教师展示图案的家。这这就是哪个的家?这一个家的图案面积均是几啊?请三个人验证。
2、幼儿教师展示图示已作好。
①请你比比这3个图案几号面积最大,,几号小,我们一块儿从1号开始数吧?(边说教师做记录)。
依照面积大小,它们三个怎样排队?(幼儿教师指着记录表)排好后,教师:“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还有其它的排法吗?两种方式你会了么?排好后,将每一个图案面积用了几格记录下来。
②我的记录表完成啦,我给你们每一组也预备了张记录表,请你四个人1组,人人拿一個图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将图案量好画满以后,4个人将面积大小按次序摆放起来。(幼儿教师字有孩子工具),并记录每一个图案面积,再请小组负责人上来说说。
验证:你们最大图案面积数了几格,最小图案数了几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结:我们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数格子给图案面积比大小,我们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着用这一个方法来比面积大小。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27、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3、对看月历和阅读活动有兴趣。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台历实物、操作材料、彩笔。
2、ppt课件(挂历)、星期一至星期日的字卡共7张。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认识星期》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238.html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星期几?(幼儿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教师出示ppt挂历,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哪年的日历,每一块表示一个月,一年共有几个月?
(3)这是几月份的日历?这个月有几天呢?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4)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5)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教师用红笔圈起来。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关系?
(3)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老师请幼儿把眼睛闭上,去掉一张,让幼儿猜一猜星期几不见了?)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含ppt课件
二、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上的月历,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再给小鼠咪咪的生日——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三、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28、大班数学教案《换礼物》含反思
活动意图: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际教学中,根据幼儿生特点,安排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活动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
活动目标:
1.巩固10以内加法。
2.提高幼儿计算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动物图片、幼儿活动手册三第38页
活动过程:
一、练组成
2—10各数的组成。
①7的组成有哪几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②8的组成有哪几组?9的组成?10的组成?
教师一一列举。并验证正误。
二、换礼物
1、小牛这里有一张卡片7分,请你为小牛选择礼物?
□○□=□ 找出 : 3 4=7 2 5=7 1 6=7
任意选择礼物与小动物连线,并列式计算,看看两种礼物的分值是否与奖券上的分值相等。
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找出相对应的数。
□○□=□
三、幼儿操作
看准题、算对数。
活动反思: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人们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让他们主动参与、快乐学习、自如应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9、大班数学教案《数字2》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由大班和中班的幼儿组成的,都是农村孩子。对他们来说在学校的任何东西都是陌生的。除了学校之外没有任何 语言环境,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学校尽量让他们多读,多听,多说,多看。游戏为主,采取各种有趣的教学放方法启发他们让他们觉得学校使他们最快乐的地方。
活动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讲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读法让幼儿学习2想什么。
3.掌握数字2的读法及写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大胆地说汉语,用汉语表达数字。记住数字的读法及写法。
难点:用汉语表达关于数字的内容。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尺子,贴板
活动过程
首先复习学过的内容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个梨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这是几个梨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又出示小猫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家有没有?喜欢猫吗?这是几只猫?这些都是两个两个的,谁知道我们用那个数字来表示?”。
(二)基本环节
教师在黑板上写标题
教师:“2想什么? 像小鸭”出示数字卡片边读,边让学生跟着读好几遍。(2像小鸭水中游)
在黑板上画方格,在上面边写数字2,边讲怎么写。然后让学生伸出小手在空中练写。
让幼儿在练习本上边写边读。要求学生写,读的标准。
(三)结束环节
让每位幼儿说说2,还有2像什么。
(四)延伸环节
为了提高课堂气氛写一个大大的数字2和一个小小的数字2.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学生对数字2还是有所了解。主要采取了做游戏,鼓励,引导比赛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朋友都懂得了2的读法及写法,又会说2像什么。他们都积极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这个数字的兴趣很高。老师不但问积极举手的小朋友,还问那些不举手,表达能力有点困难的小朋友,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会回答出来的。
30、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按规律进行数列推理(如:根据物体符号排序)
2、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转手腕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刘老师来做拍手动作好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提醒幼儿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手腕转动了几次?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如果记住了规律,就容易记住动作。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记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复习所学过的排序发放教玩具,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
1、小结:让幼儿自己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序的(有按颜色、大小、形状、高矮、长短进行排序的)。
2、引出新课,按符号排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组排序,请小朋友帮我观察下,和你们之前的排序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从中找出规律)
3.如果接着往下挂你们知道该挂什么吗?完成(操作图卡)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你们想来设计一些有规律的图案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符号的小卡片,现在请你们自由选择你们喜欢的小卡片,利用这些材料,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出一条有规律的图形。
四、 幼儿操作练习。
五、结束:"游戏"开火车"自然结束:
师:"走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外面去参观吧,按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的规律上车",老师戴上火车胸饰扮演司机,幼儿按规律有秩序上车,将火车开到寝室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31、大班数学教案《分橡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2.感受并体验8的组成所分的两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能够按“怎么分才能分得又对又快”的操作要求,有序数的分合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幼儿用书第1页小橡皮图卡8张,记录单,双色花8个(正面为红色,反面喂绿色)
活动过程:
幼儿操作活动
分橡皮
请小朋友每次将8个橡皮分成两份,并用数字记录,要求每次分的答案都不一样,分一次记一次,最后找出相像的两组,并在后面做出标记
翻片片
老师将8个片片排成一排,然后翻动前面的一部分片片变化颜色,幼儿说出每种颜色的片片各有几个,用数字记录下来,每次翻出的都不相同,最后找出相像的两组,并用标记记录下来(记录单幼儿人手一份)
归纳总结8的分合记录;.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展示个别幼儿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检查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或者遗漏,分的合计是否一样。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请幼儿根据记录单上相像的两组答案做出标记,说说8分成两份的7个答案中分别有哪两组分合式是相像的!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2、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3、大班数学教案《找朋友》认识单双数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2)技能目标:学会用圈画,数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单双数
(3)情感目标: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难点:能学会用圈画,数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单双数,并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图片若干,1-10数字卡片,每人一支笔,记录表两张.教具 ppt 音乐
2、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认识数字1—10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话题导入
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坐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也要找好朋友,让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2.基本部分
(1)教师把10张图片分别贴到磁板上,老师手里有好多个数字宝宝,要请2个小朋友分别将这些小动物贴上相应的数字,。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将这些数字宝宝放在相应的小动物的下面呢?
(教师请多个幼儿进行操作)
(2)师;接下来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音乐,(两只小象)听一听音乐里面唱了什么呢,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哦,老师会提出问题哦.
师: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有几只小象呢,他们是一对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给其他小动物找一找他们的好朋友吧.
(教师先示范,用圈画的方式,将小动物两两圈出来,再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看哪些小动物没找到好朋友,把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老师在请一位小朋友再把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多个幼儿分享自己的答案)
师:你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看一看王老师的答案和你们的一样吗?
老师把答案藏在了两个房子里,分别是红房子和绿房子
(红房子和绿房子说了,他们俩好孤独呀,都没有名字,想让小朋友们给它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教师创设情景:有三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其中有一只小狗落单了,(引出幼儿自己自由的给这个落单的小狗起一个名字,教师引出单数这个词;则另外两只小狗都跑到了终点,他俩是双数。
教师总结 红房子说;我下面住的都是没有找到好朋友的,都是哪些数字呀?
绿房子说:我下面住的都是找到好朋友的,哪又是哪些数字呢?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再次总结巩固单双数:
红房子说: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数的,我们给他叫单数,大声说出来,单数有
(1,3,5,7,9)
绿房子说: 两个两个的数,都没有剩下的,都找到朋友的叫双数.(2,4,6,8,10)
3、 操作练习
师:那这一次单数和双数要逃跑,要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身上找一找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身上哪里是单数,哪里又是双数,请小朋友快开动脑筋,想好的小朋友举手,我就请他来说
师:已经有一个小朋友准备好了,来,宝贝,你起来说
(教师提问多个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接下来的要回答的小朋友要说清楚什么地方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现在发给小朋友每组一张图片和记录表,看看图片里什么东西是双数,什么东西是单数,记录下来,讲给老师听一听,看谁记得清楚,一看就知道单数还是双数。幼儿分享自己的答案
师:小朋友太棒了 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老师呢现在给每一位小朋友一张卡片,卡片上面分别有单数和双数,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跳房子),把这些数字宝宝都送回家好不好,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红房子里面住的是单数,绿房子里面住的是单数哦。
师:老师看见小朋友们都快速的将数字宝宝送回家了呢,那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红房子里的数字宝宝安全回家了吗?红色房子里放的是单数,有?(1 ,3,5,7,9)
绿房子里是双数,住着数字宝宝(2 4 6 8 10)
小朋友们都太厉害了,将数字宝宝都安全送到家了。
4.结束部分
那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到家中,找一找家里的有哪些单数和双数,并记录下来,来园告诉老师!
活动总结
1.本次活动以音乐找朋友开始,以游戏结束,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氛围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在本次活动中涉及了五大领域,使幼儿全面发展,在五大领域中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让幼儿轻松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4.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4、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找相同》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
2、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6-10的组成
2、物质准备:记录纸和笔、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它们各有几种分法?是哪集种呢?
2、请2-3名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总数,介绍它的分合方法,教师进行记录,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分合记录是有序还是无序的?按什么顺序记录的?
二、找相同
1、师:看看谁的眼睛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
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 9
∧∧
45 54
2、师:9有8种分法,其中许多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
3、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更方便看了。
4、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使幼儿感受到,虽然记录少了,但分法没少,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
5、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相同
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
2、组成填空
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找相同”记录单,请大家看一组记录说出两种分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35、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魔力地砖》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呀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
(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
教师:今天我的城堡里要举行化妆舞会!收到邀请函的小朋友和小动物可以参加!看!猜猜看邀请函里装着什么?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
(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
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看!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
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
教师:小狗和小熊(实物)很开心,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国王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铺的魔力地砖路?谁想拿着上来介绍呢?
3.幼儿获得邀请函。
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吆!
(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
1.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
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天渐渐暗了,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
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
2.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
活动延伸:
玩一玩走迷宫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